服务热线 : 15665758518
二十四节气——小满篇
时间: 2021-05-20  作者: admin 热度: 

小满

   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夏季的第二个节气。小满后,天气渐渐由暖变热,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。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,故称小满。


小满


   


    小满有“大落大满,小落小满”之谚语,“落”是下雨的意思,雨水愈丰沛,将来愈是大丰收。

    谚语有云:“小满高粱芒种谷,立夏种上玉 蜀黍。”“小满晴,麦穗重。”

   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四月中,小满者,物致于此小得盈满。”小满之时,各地陆续进入夏季,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22 度以上,同时雨水增多,正如民间传言:“小满小满,江满河满”。

  在这一时期,下雨后,气温会急剧下降,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,避免感冒,高温多雨,空气闷热潮湿,是“小满”时的气象特征。

小满养生,应以健脾化湿为主,建议“既病防变,未病先防”!

01多喝水

   炎热天气,人体水分消耗较多,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,单纯靠喝水不足以弥补机体需求,因此要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。应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,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。

02多吃苦

    平素胃肠有积热,比如经常便秘、反复口腔溃疡的人群,水分消耗更多,小满时节更容易疲劳甚至加重宿疾。要想减少水分消耗,就得吃些“苦”头。不妨适量吃些具有清热、通便、开胃作用的苦味蔬菜,如苦菜、苦瓜、莴笋等。

03重祛湿

   小满前后天气炎热、湿气渐重,素有脾胃虚寒的人群耐不住炎热而贪凉食冷,就容易出现暑湿外感。中医认为生姜能温中散寒驱湿,建议这类人在饮食中注意适当吃些生姜。


   中医认为,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,也宜清补。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,过湿对脾不利,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。

   但应注意,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,所以不宜多食。夏天酷热高温,人们喜冷饮,饮水多,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。外湿入内,使水湿固脾,引起脾胃升降,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,就会积水为患,引起食欲不振等。

   因此,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,这样能够健脾和胃,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,有利于行水利湿。

  小满节气中医的养生重点是:健脾和胃,祛湿。

节气到临,雨水也会增多,常用的保健有丰隆穴,双侧足三里穴及阴陵泉穴。足三里是健脾的要穴,可以起到健脾通三焦的作用,丰隆穴主要作用祛痰,从中医角度来讲:一定要祛湿,健脾,祛痰。

 愈童堂穴位贴贴敷方案:

健脾.png



足三里穴~健脾消食保健贴;

丰隆穴,承山穴~复合咳喘保健贴;

配合:健脾消食保健浴液

(功效:去湿,健脾,化痰)




秉承务实 诚实求是 诚实求是 创新致远
追求卓越 缔造未来 追求卓越 缔造未来
关爱儿童 呵护健康 关爱儿童 呵护健康
弘扬国粹 发扬中医 弘扬国粹 发扬中医